欢迎您访问黑龙江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教师资格证官网信息以黑龙江省教育考试院www.lzk.hl.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57.8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易错题

时间:
2021-06-16 15:56:21
作者:
纪老师
阅读:
来源: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
  1.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要回答的问题是( )。

  A.教育服务的方向 B.怎样培养人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怎样的人

  2.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的学习,学会了用圆规画图,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

  A.动作技能 B.概念学习 C.语言信息 D.辨别学习

  3.教师职业专门化开始于( )。

  A.师范学校的出现 B.教师从业专职化

  C.教师资格制度的形成 D.教师工作被视为专门的职业

  4.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是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

  A.以人为本的教育 B.全面发展教育 C.创新教育 D.个性化教育

  5.非制度化教育是任何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活动,下列关于非制度化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非制度化教育是对制度化教育理念的全盘否定

  B.库姆斯、伊里奇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C.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D.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念是“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6.课堂上常老师让同学集体讨论,通过思维相互碰撞迸发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种训练方式是( )。

  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

  C.推理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7.教师分析某学生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或优劣这属于( )。

  A.形式成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8.有的放矢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9.无意想象最极端最典型的例子是( )。

  A.灵感 B.上课走神 C.做梦 D.发烧说胡话

  10.张老师将互联网企业发展趋势相关知识信息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这体现了老师的( )。

  A.课程开发意识 B.联系实际意识

  C.教学科研意识 D.创新意识

  11.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 )。

  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

  B.树立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C.树立师生合作思想

  D.树立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1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属于( )。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3.校运动会上,学生冯某随裁判老师进入铅球区丈量结果。尚未撤离投掷区时,参赛学生赵某投出的铅球砸中冯某,致其肩部受伤。下列应对冯某所受伤害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赵某的监护人和裁判老师 B.裁判老师

  C.赵某的监护人 D.学校

  14.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

  A.学生学的管理 B.教学业务管理

  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过程管理

  15.终身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是( )。

  A.引导发现学习 B.传递接受学习

  C.自我导向学习 D.合作探究学习

  16.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17.( )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课程评价的直接尺度。

  A.课程标准 B.课程进度 C.课程计划 D.教材

  18.促进外在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是( )。

  A.原有品德水平 B.思想内部矛盾

  C.活动与交往 D.主观能动性

  19.下列选项中采用了实践锻炼法的是( )。

  A.组织学生欣赏音乐、绘画作品 B.委托学生担任课代表

  C.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省 D.授予学生“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20.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查自觉(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21.问题是给定信息要达到的目标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刺激情境 B.既定时间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2.教育活动三个基础的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 )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A.教师与学生 B.教师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D.受教育者与教学内容

  单项选择练习题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

  教育目的包括“为谁培养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个方面。在“为谁培养人”层面上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层面上,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

  选项A,教育服务的方向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项B,怎样培养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选项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选项D,培养怎样的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

  选项ABC都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题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故本题选D。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从学习结果说,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选项A,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选项B,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概念学习是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选项C,言语信息指的是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选项D,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而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

  题干中“用圆规画圆”的例子是典型的智慧技能的学习,学生学习过圆的概念的运用,这里实质上没有动作技能学习的要求。如果是动作技能的学习,则必须包含手指肌肉协调和手眼协调的学习,在圆的知识学习中并无这样的要求。作为动作技能,手持圆规、转动圆规是6年级学生早已掌握的技能,从而不必学习,他们要学的是按圆的要求画圆。因此本题选B。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包括: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选项A,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上院和中院分别为专科和中学性质,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选项B,非职业化阶段是在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不是独立的职业。到了职业化阶段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出现了私学,同时也就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

  选项C,教师资格制度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老师的从业资格。

  选项D,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专门化开始于师范学校的出现,故选A选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理论发展是素质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动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

  选项A,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选项B,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20世纪末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选项C,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选项D,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根据题干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故选B。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分为前制度化、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三个阶段。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等人主张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选项A,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因此非制度化教育只是对制度化教育的超越,而非全盘否定。

  选项B,库姆斯等人主张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选项C,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理念层面,如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选项D,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只是对制度化教育的超越,而非全盘否定,所以此题选A。

  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选项A,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功能扩散、结构扩散、形态扩散、组合扩散、方法扩散和因果扩散。

  选项B,集体讨论又称头脑风暴法或脑激励法。是由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其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种主意。

  选项C,推理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选项D,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题干描述通过集思广益的效果,与头脑风暴相一致,故此题选择选项B。

  7.【答案】C。解析:常此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常模参照性评价,是以常模为参照点,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与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在该班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他的学习成绩在该班中是属于“优”、“中”还是“差”。

  选项A,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其功能有: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

  选项B,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其具体做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成程度。

  选项D,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题干描述的是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故此题选择选项C。

  8.【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区分。

  选项A,教育具有稳定性,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与速度大体是相同的。即使某些共同性的特点,在每个个体身上体现时,必然会有他的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年龄特征”是存在的。

  选项B,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教育者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选项C,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选项D,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题干描述是要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与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要求相符,故此题选择选项C。

  9.【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最典型的是做梦。

  选项A,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根据含义可知灵感不属于无意想象。

  选项B,上课走神属于无意想象的一种,可题干描述无意想象最极端最典型的例子,而上课走神是普通的例子,故与题干要求不符。

  选项D,发烧说胡话符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但是这种无意想象是一种病理的状态,因此不可将其归类为最极端且最典型的例子。

  故此题选择选项C。

  10.【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及素质教育。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张老师将互联网企业发展趋势相关知识信息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这体现了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所以此题选A。

  选项B,联系实际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选项C,教学科研意识是指教师要行使科研学术权,也就是说要在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选项D,在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中提出要建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与题干表述内容不符,故可排除。

  故此题选择选项A。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

  D选项,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D选项正确。

  A、B、C均为干扰项,无此知识点,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D。

  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流派。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选项A,实践教育学派呈现的12个信条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关于教育、学校教育和教育学研究的基本信念、基本认识与基本准则,是学派精神内核的集中、概要式表达。

  选项B,实证教育学派总的来说,忽视事实、脱离实际的思想倾向一直占统治地位。在此期间,不少教育学者对这种倾向甚为不满,他们主张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实证研究。

  选项C,传统教育学派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三中心,并没有强调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故可排除选项C。

  故此题选择选项D。

  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选项D,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题目中,冯某在运动会上协助体育老师丈量结果,被参赛学生赵某投出的铅球砸伤,学校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此学校是责任主体。故D正确。

  A、B、C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因此,选项D正确。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

  C选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

  ABD,选项为干扰项。

  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终身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

  A选项,引导发现学习又叫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

  B选项,传递接受学习认为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C选项,自我导向学习:其一,强调学习主体本人对学习负有大部分的责任。其二,学习者本人要知道如何学习,也就是要学会学习。在自我导向学习中,学习不再是社会或其他成员外部施加强制力的产物,而是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活动。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方法,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甚至自己进行学习评估。自我导向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

  D选项,合作探究学习为干扰项,不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C。

  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品质。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选项A,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B,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应该培养其果断性,故正确。

  选项C,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D,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结合题干,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果断性。ACD排除,故本题答案选择B。

  1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的含义。

  A选项,课程标准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它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课程评价的直接尺度。

  B选项,课程进度计划表,又称为教学日历表。它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在每学期放假前填写的一种掌握教学进度的表格,其中也有些文字说明。这种表一般由学校教务部事先印好,到时发给教师填写。

  C选项,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D选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课件、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课件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A。

  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怎样才能使外部的教育影响比较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德呢?从根本上说,这个转化只能在学生与外在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实现,而不可能在他们处于静态中进行;而道德活动则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如果德育过程基本处于静态,只让学生端坐静听教师的长篇道德说教,不仅缺乏使学生深感兴趣的外部教育活动,而且必将导致窒息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

  题干考查将外在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因此选C。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锻炼法。

  A选项,组织学生欣赏音乐、绘画作品属于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B选项,委托学生担任课代表属于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C选项,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属于道德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D选项,授予学生“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属于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B。

  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A选项,关注生存,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B选项,关注情境,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C选项,关注学生,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D选项,关注自我为干扰项。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故本题选C。

  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概念。

  A选项,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A选项正确。

  B、C、D均不符合问题解决的概念,为干扰项,故本题选A。

  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育三要素。学校教育三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等。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者与教育内容这三个基本的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受教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如把教育方法手段、教育环境等要素并列,则构成了教育中更多的、更为复杂的矛盾。

  其中,受教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才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此矛盾的存在才是教育者的存在、教育内容的存在之理由。因此选择D。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