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柯尔伯格的道德发阶段论各个阶段的特点
- 时间:
- 2019-10-14 08:49:35
- 作者:
- 万老师
- 阅读:
- 来源:
-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是通过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讲授道德两难故事,来让孩子来判断故事的主人公的行为对错,以此来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道德发展特点,从而得出三水平六阶段。
其中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法”中运用的是一个叫汉斯偷药的故事来讲给儿童。故事的主人公叫汉斯,他的妻子生重病需要买到小镇上一位药剂师所研制的特效药才能够把病治好,否则就会丧失生命。之后汉斯筹集了家中的全部财产,但却买不起药剂师的药。汉斯恳求药剂师买给他,药剂师也没有答应。最终汉斯在当天夜晚潜进店中把药偷走了。这时让儿童判断汉斯是否应该偷药。
在三水平六阶段中,不同时期的孩子会对汉斯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前习俗水平中“前”这个字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可以看之为“无”,而“习俗”也就是我们的“社会约定”。因此,前习俗水平也可以认为是无社会约定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处于9岁以下的孩子,其中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只服从于权威或者原则,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避免被惩罚。在这个时期孩子并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只是服从于可见的外部标准。如果外部标准认为偷东西是不正确的,这时孩子就会认为汉斯不应该偷药。如果外部标准认为不救自己的妻子是错误的,这时孩子就会认为汉斯应该偷药。
在前习俗水平的另一个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也称之为朴素利己主义)中,孩子只考虑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只考虑自己,是以是否符合自己利益来判断事物的。孩子会认为如果汉斯的妻子对汉斯好就应该偷药,但是对汉斯不好就不应该偷药。
习俗水平是在孩子的9-16岁这一时期,可以被我们认定为是遵守社会约定的的时期。其中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想要谋求大家的认可和赞赏。这时期的孩子多考虑人际关系。如果考虑汉斯偷药邻居会认为汉斯是个好丈夫,那就应该偷药;如果考虑汉斯偷药后其他人会认为汉斯是个卑劣的小偷,那么就不应该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