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利用动机冲突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小纠结”
- 时间:
- 2019-10-14 08:44:48
- 作者:
- 万老师
- 阅读:
- 来源:
-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




(1)双趋冲突
【定义】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其实我们可以把“趋”理解成趋向、想要的意思,顾名思义,也就是两个目标都想要,但是只能忍痛割爱选择一个,这时就产生了冲突,就是双趋冲突。
例如,我们上学的时候既想完成作业又想出去玩,但是只能择其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古忠孝两难全”也属于双趋冲突。
【关键词】目标数量二,但只能择其一、既想…又想。
(2)双避冲突
【定义】双避冲突又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中一个所产生的冲突。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避”理解成躲避、回避的意思,也就是两个目标都不想要,但是却必须选择一个,这时也产生了冲突,就是双避冲突。
例如,一些小朋友生病的时候,既不想打针也不想吃药,但必须要选择一个;一个患者要么截肢,要么失去生命。两个目标都是不想选择的,但必须选择一个。还比如“进退维谷”、“前怕狼后怕虎”这些就属于双避冲突。
【关键词】威胁目标数量二,但只能择其一;既不想…又不想。
(3)趋避冲突
【定义】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通过前两个冲突的学习,我们就能够较轻松的理解这个冲突,也就是面对同一件事既想接近又不想要,这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就叫做趋避冲突。
例如,很多女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就很纠结,既想吃害怕胖;买衣服时既想买又嫌贵;“火中取栗”。这就属于趋避冲突。
【关键词】同一目标,既想又怕(既想又不想)。